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图片

kodinid 5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样的蒙古包?
  2. 蒙古包什么意思?
  3. 蒙古包的材质都是什么的?

什么样的蒙古包?

蒙古包有四大结构分别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蒙古包远看如同一座城堡 ,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

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图片-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

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图片-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蒙古包什么意思?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图片-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蒙古包的材质都是什么的?

主要材料有两种:

1、草料:

这些材料在牧民眼中都是宝,因为它们不仅具有保暖的作用,而且还可用来做燃料。此外,有些地区的牧民用马鬃和羊皮来制作蒙古包的外部材料(俗称蒙毡),这种外部的材质柔软而结实。

2、木料:

以木头为原料制成的蒙古族特色建筑就是蒙古包了。一般是用松木、桦木或柳木等树木加工成圆形的骨架结构,再在上面覆盖上毛质或者棉质的布片作为顶盖;最后再在外面围上一圈树枝作围墙。由于是圆型的结构形式,因此可以有效地抵御风寒雨雪天气对它的侵袭;同时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潮作用。

1、传统蒙古包由套脑(天窗)、哈那(围墙支架)、奥尼(椽子)等多个部件构成,***用桦木、柳木、生牛皮、马鬃等多种原材料通过手工加工制成,制作一个完整蒙古包至少需要2到3天时间

2、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因建造和搬迁方便,非常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移动式圆顶帐篷,它以其特殊的结构和材料在蒙古草原上被广泛使用。蒙古包的主要材质如下:

1. 羊毛毡:蒙古包的外部覆盖物通常使用羊毛毡(也称为毛呢),这是一种由羊毛织成的坚固而保暖的材料。羊毛毡在冬季保温,夏季散热,可以有效地抵御风雨和低温。

2. 木材:蒙古包的框架通常使用木材构建,以提供结构和稳定性。木材通常选择寒地松、云杉等树种,这些树种的木材坚固且易于加工。

3. 绳索:蒙古包的框架由多根绳索组成,用于固定框架的构造和支撑。

4. 兽皮:在传统的蒙古包中,也有一部分使用兽皮(如牛皮)作为覆盖材料,用于增加防水性能和保温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蒙古包建筑特色围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蒙古包 围墙 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