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晋中建筑结构改造加固招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晋中建筑结构改造加固招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战争中是如何避免围城打援的?
在陆战时期,围城打援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有了空军之后,围城打援就不灵了。对方固守一座城池,另一方在公路,铁路,水路上埋伏,这一切都给空军轰炸提供了上好的靶子。
人类战争工具的优化,古老的战争方法已经不好用了,怎么避开空军的打击,必须具备防空力量。而战争的另一方必须打掉对方的空军力量,这样的演变,岀现了新的作战方式,而淘汰了古老的作战方式。
把古老的作战方法用于今天的战争是不能够取胜的,而只会残败。
今天的作战方式要首先打掉现代化作战的条件,要毁掉对方的油材仓库,与油料的运输线,使对方的飞机,坦克,军舰,运输車辆无油可用,而瘫痪。
要破坏对方的飞机场,港口,军工场,粮食仓库,运送战略物资的运输线,公路,铁路,封锁海港,河流,炸断立交桥,高架公路,高架铁路,只要炸断一处,就很难修复。
破坏对方运兵的条件,使对方的兵呆在原处,岀不来,也无法部署调配。成为大型轰炸机轰炸的靶标。
今天的战争巳经脱去了古老的样式,要有强大的军事工业的支撑,没有这点还能打仗吗?
1944年6月,侵华日军发动了“湘桂会战”,在湖南境内的作战被中国方面称之为“长衡会战”。日军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拿下湖南的省会长沙和湘南重镇衡阳,鉴于中国军队是骁勇善战、拥兵40万的第九战区,并且在连续三次在长沙挫败过日军,于是日军这次集中了空前庞大的兵力,参战的共有10个师团约20余万人,由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统一指挥。
横山勇总结了前三次战败的经验教训,认为第九战区的中国军队是有意让开长沙的正面,把主要兵力配置在两翼,等到日军费尽心机突破长沙正面后,钝兵于长沙坚城之下,进退两难之际,中国军队再从长沙两翼掩杀而来。靠着这个百试不爽的“天炉战法”,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在长沙三次大败日军,杀敌近10万。
因此,横山勇认为,要拿下长沙就必须先把薛岳设置的天炉打碎!
薛岳没有改变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的配置,依然在长沙北面依托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渌水这些江河水网地带节节阻击和迟滞日军的进攻,然后在东面的浏阳、平江、铜鼓布置重兵,等到日军抵达长沙城下后自动向西打击日军侧翼,将日军压迫在湘江东岸加以围歼,然后在日军撤退时全力追击,彻底将其赶出长沙。
对此,布置在湘江以东的中国军队达到9个军的兵力。
而横山勇的***是,仍然集中主力部队从正面突击长沙,务求一击必破,不给中国军队以喘息时间,然后以强悍的兵力布置在主力部队的侧翼,一旦湘江以东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那么随之进攻该中国军队的侧翼。
于是,日军从正面集中了5个师团作为一线部队,以精锐的第3、13师团作为东路军攻击东面的中国军队,并且后续还有两个师团作为二线部队策应,只等一线部队进抵长沙、浏阳、宁乡后,全力支援东路军作战。
1944年5月27日,日军全面发起攻击,长沙正面的中国军队仅有20军、37军、99军3个军,面对日军3个师团从中路、西路两面夹击,很快败下阵来。日军长驱直入,向长沙推进,其中一个联队居然偷渡汨罗江直插长沙之南。东面,日军的第3、13师团没按照事先的部署提前发起攻击,一举攻占浏阳,二线的34、58师团也随后赶到,部署在这里的中国军队第37军、44军、58军、72军猝不及防,被打得溃不成军,纷纷向江西边境突围。这样一来,薛岳的天炉就失去了火焰,长沙就只剩下一个单薄的炉膛了。
很快,驻守长沙这个炉膛的第4军在孤军奋战抵抗了日军仅仅一天半,就因众寡悬殊而失败,长沙被日军占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晋中建筑结构改造加固招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晋中建筑结构改造加固招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