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贵州民族建筑特色鲜明阅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贵州民族建筑特色鲜明阅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贵州多民族居住与分布特点是什么?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水族、黎族等39个民族。各民族分布不同,主要分布于贵州的西南和南部山区,如黔西南、黔南、贵阳等地,其中苗、侗、布依三族为贵州的主要民族。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了贵州的发展。
根据贵州省人口普查资料,全省少数民族分布面广,居住分散,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是多民族。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族(2191.17万,占62.2%)、苗族(429.99万,占12.2%)、布依族(279.82万,占7.9%);
侗族(162.86万,占4.6%)、土家族(143.03万,占4.1%)、彝族(84.36万人,占2.4%)、仡佬族(55.9万,占1.6%)、水族(36.***万,占1.0%)、白族(18.74万,占0.53%)和***(16.87万,占0.5%)。
扩展资料:
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和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
贵州民居总的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地无三尺平”决定了贵州的居住建筑必须适应山地;“天无三日晴”决定了居住模式应选择架空而楼居,以解决防潮、通风以及山地虫害等问题。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这里,各民族的建筑特色鲜明而又相互融会贯通,建筑材料也大量使用当地的自然***,如:竹子、石板、木材等,使得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
贵州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主要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蒙古、仫佬、满、羌等民族。根据贵州省人口普查资料,全省少数民族分布面广,居住分散,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云贵高原建筑风格?
贵州最美古建筑吊脚楼——鲜明、轻快、风雅和流畅的节奏。
吊脚楼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贵州黔东南和铜仁地区苗族侗族同胞聚居的崇山峻岭中。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最东端,海拔较高,斜坡陡坎坡度在30-70度。苗族侗族的先民们披荆斩棘,沿着江岸和山坡等高线向上修筑吊脚楼。因为建房子占地平面太有限,聪明的人们就把房屋地面向前延伸1~2米,延伸的地面以下悬空部位全部用木柱和挑梁支撑起来,支撑的高度因坡度而定,一般为有2~6米,镇远舞阳河沿岸吊脚楼民居悬挑、支撑的高度最高的有十几米。
吊脚楼的风***
传统的吊脚楼建筑材料全是木材:圆木屋架、木板墙壁、方木檩条。造房木匠不用图纸,仅凭一墨斗墨线,一栋房子就做到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木楼全为穿榫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之上。一般吊脚楼民居以四排三间为一幢,即五柱四瓜,也有6排柱5开间。楼层一般为二~三层,建筑面积100~300平方米左右(西江民族小学教学楼为三层吊脚楼建筑,开间为二态,体现出一种鲜明的节奏感和流动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民族建筑特色鲜明阅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贵州民族建筑特色鲜明阅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