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兰州市中山桥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兰州市中山桥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兰州中山桥的介绍?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甘肃省兰州市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中国中东南部通往西域新疆宁夏等地,被黄河拦截。兰州是黄河上游一个重镇,黄河在兰州穿城而过,古人搭建浮桥难以承担重任。
1907年甘肃总督在清***资助下,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材料从德国运到夭津港再运到西安,中国人用马车(无火车)再远抵兰州,千辛万苦建成兰州黄河铁桥,侧道行人,中道通车。1942年改名中山桥,1954年顶部加孤拱,2006抬髙3米便于黄河水道通航,改为步行覌光桥,属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中山桥是甘肃省会兰州市地标性建筑之一,它始建于公元1907年,耗资白银逾三十多万两,最初起名为兰州黄河铁桥,后于1942年更名为中山桥,之后此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
兰州中山桥为什么火了?
历史背景:中山桥是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建造始于1909年,是当时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兰州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地理位置:中山桥位于兰州市的中心位置,是连接黄河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不仅方便了交通,也成为了兰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
设计独特:中山桥的设计独具匠心,***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和西式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它的设计独特,成为了兰州市的一道风景线。
文化内涵:中山桥不仅是一座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桥上,有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作品,如碑刻、雕塑等,它们展示了兰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风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综上所述,兰州中山桥因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设计独特和文化内涵等因素而火爆。它成为了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兰州市中山桥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兰州市中山桥建筑特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