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写出来

kodinid 6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灵隐寺基本建筑特点?
  2. 西湖建筑设计思想?

灵隐寺基本建筑特点

灵隐寺的建筑特点:灵隐寺是在 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 的,寺庙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景区总体占地面积约2577000平方米。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 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三大殿。

灵隐寺总体规划是 沿中轴线形成五层格局 :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下设法堂)-华严殿。同时向两翼布局,先后建成线刻五百罗汉堂、道济殿(现称济公殿)、客堂(六和堂)、祖堂、大悲阁、龙宫海藏(藏品陈列);并于原罗汉堂遗址重建五百罗汉堂,陈列平均身高1.7米的五百青铜罗汉,堂中央另建12.6米高的四大名山铜殿 (已列为吉尼斯纪录) ,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

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写出来-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面,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到达杭州,见此地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于是在此建寺,并取名“灵隐”。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僧众三千,成为江南名刹。

灵隐寺建筑沿中轴线形成五层格局,即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和华严殿,同时向两翼布局,先后建成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六和堂、祖堂和大悲阁等。

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写出来-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中,大雄宝殿原名“觉皇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三叠重檐建筑之一。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气韵生动,为中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

大殿后壁有“慈航普度”“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下塑善财童子。 大雄宝殿前的石塔,则是五代十国吴越时的遗物。

五百罗汉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罗汉堂,平面呈“卍”字形,"卍”字为佛祖的三十二相之一,以示万法唯心、万德圆融、万缘倶息之意。

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写出来-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罗汉堂中央是一座佛教四大名山铜殿,分别供奉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和九华山地藏菩萨。 铜殿高12。62米,翼展7。77米,底部面积5平方米,三重檐,四立面,造型精致,气势磅礴,为“世界室内铜殿之最”,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西湖建筑设计思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杭州西湖建筑设计闻名全球。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它是由六大景观组成:西湖自然山水、“两堤三岛”“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特色植物、“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风景区作为时间长期酝酿的结果,把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融入景观进行再创造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西湖风景区的建筑规划布局和山水布局相结合是重要的一个研究方面。西湖风景区的景观布局非常有代表性,是风景建筑和山水格局契合的成功案例;在城市化大背景下,西湖的发展存有诸多有待探讨改进的地方。本文对西湖风景区的山水格局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风景建筑的规划和布局。

一、西湖建筑概况

西湖风景区的总体特征就是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结合。经过长时间的历史锤炼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布局精致、舒展开敞、清雅朴素,适合西湖山水的特点。西湖风景建筑包括古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

西湖古建筑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例如,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等平面八边形楼阁式塔,这些建筑轮廓优美玲珑、比例恰当而且明暗层次收敛适度;胡雪岩创建的胡庆余堂吸取了江南园林的优点,合理的布局,反映出江南古建筑的精美,也反映了近代的结构布局,是典型的商业建筑案例;还有藏书阁:文澜阁,书楼与庭院相结合,精巧的布局,体现了西湖浓重的文化底蕴,也表现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将江南的庙观建筑特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西湖 灵隐寺 罗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