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客家三栋二杠建筑风格,客家三大建筑

kodinid 7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何为客家三栋二杠建筑风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何为客家三栋二杠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客家人家屋前的池塘为什么是月牙形的?
  2. 余庆堂是什么意思?
  3. 余庆堂是什么?

客家人家屋前的池塘为什么是月牙形的?

客家围屋有一个共同独特的结构,就是会在围屋的正前面挖一口半月形的池塘,这,是否为了凭添一道唯美的风景?还是有更深刻的涵义?

南宋末年,客家人为逃避战乱,纷纷南下迁徙,他们聚族而居,并选择地势险要、利于固守,而且有水源的地方,修建起一座座规模宏大、结构坚固的围屋土楼,在漫长的年代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何为客家三栋二杠建筑风格,客家三大建筑-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客家人择地而居的时候,为了安全性,往往住得比较偏僻,且多选在大山深处,所以他们想吃一顿鱼虾,是一个奢侈的心愿。因而聪慧勤劳的客家人就在屋前挖一口水塘来放养生鱼虾来自给自足,同时还起到蓄水防火作用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何为客家三栋二杠建筑风格,客家三大建筑-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光、通风、排水、排污。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自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设计建筑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

余庆堂是什么意思?

余庆堂,又称为余庆堂围,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木沥村大井口村民小组,为明代客家围屋。

何为客家三栋二杠建筑风格,客家三大建筑-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余庆堂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7.4平方米,围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间,进深三进。围屋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四角建两层角楼。余庆堂,为明代客家围屋,清代至现代皆有修葺,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当地李氏的宗祠

余庆堂是什么?

余庆堂,又称为余庆堂围,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木沥村大井口村民小组,为明代客家围屋。

余庆堂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7.4平方米,围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间,进深三进。围屋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四角建两层角楼。余庆堂,为明代客家围屋,清代至现代皆有修葺,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当地李氏的宗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何为客家三栋二杠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何为客家三栋二杠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余庆 围屋 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