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风格多层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筑风格多层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举例说明战国时期宫殿建筑的特点?
战国建筑可以河北平山中山王陵为代表。它虽是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但从墓中出土的一方金银错《兆域图》铜版,即此陵的陵园规划图,仍可知它原来的规划意图。中山王陵有封土,同时在封土上又有享堂。
据《兆域图》和遗址,复原其当初形制是外绕两圈横长方形墙垣,内为横长方形封土台,台的南部中央稍有凸出,台东西长达310余米,高约5米;台上并列五座方形享堂,分别祭祀王、二位王后和二位夫人。中间三座即王和二位王后的享堂平面各为52×52(米);左右二座夫人享堂稍小,为41×41(米),位置也稍后退。五座享堂都是三层夯土台心的高台建筑,最中一座下面又多一层高1米多的台基,体制最崇,从地面算起,总高可有20米以上。封土后侧有四座小院。整组建筑规模宏伟,均齐对称,以中轴线上最高的王堂为构图中心,后堂及夫人堂依次降低,使得中心突出,主次更加分明。
中国建筑的群体组合多***院落式的内向布局,但也有外向性格较强者,中山王陵虽有围墙,但墙内的高台建筑耸出于上,四向凌空,外向性格就很显著。封土台提高了整群建筑的高度,使得从很远就能看到,很适合旷野的环境,有很强的纪念性格,是一件优秀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高台宫室,各国诸侯穷奢极欲,纷纷在高台上兴建大量壮观华丽的宫室,即所谓“高台榭,美宫室”,使高台建筑成为当时宫殿建筑的主要特征。瓦在西周只应用于檐部和屋脊等重要部位,到春秋战国时才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高宫室, 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 美台榭”;
台上的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形复杂的组合体,而不是庭院式建筑群;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色彩已很富丽,加上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后代宫殿建筑的高台基是“高台建筑”的遗风。诸侯们建造高台宫室主要出于以下三个目的:
1)使宫殿显得高大雄伟,表现统治者的权威;
2)加强安全防卫;
3)以夯土台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核心,以建造多层建筑,这种做法可以弥补当时木构技术的不足。取得更大的建筑空间。
19世纪俄国庄园建筑风格?
古典主义和巴罗克风格与其他西欧建筑风格对18—19世纪俄国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拉斯特雷利把洛可可的轻盈精巧设计手法运用于一系列建筑中,巴热诺夫为莫斯科设计的一些宫殿园林则富有浪漫主义情趣。
这两位建筑***还运用过仿哥特式手法。 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起,金属结构的多层楼房越来越多。这时,综合各种风格的趋向,在建筑中占了主要地位。卡·托恩创始的俄罗斯—拜占庭样式就是折衷主义风格,他得到官方支持,设计了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宫(1839—1849)、克里姆林官兵器馆(1844—1851)等建筑。同时,还兴起了模仿古俄罗斯民间建筑在城镇建房的风气,城镇里建起了不少木结构的私邸别墅,其型制多数较小,但也有大型建筑,如莫斯科近郊马尔菲诺庄园建筑群(建筑师贝科夫斯基)、拉多加湖瓦拉姆岛上的修道院(建筑师戈尔诺斯塔耶夫)。
有的建筑师(如加尔特曼)用民间刺绣和木刻图案来装饰建筑物,这比古俄罗斯建筑更有俄罗斯风味。19世纪20世纪初,现代派建筑风格开始在俄国出现,它们***用钢筋水泥技术,把建筑外形、阳台、梯子、飞檐等设计得奇形怪状,窗户样式不一,玻璃上带绘画,室内护墙板上涂着彩画,整个设计给人以突出个性自由的印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风格多层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风格多层建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