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周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北周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长城的建造特点及作用?
长城在古代主要是起防御作用。是当时中原为抵御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南侵而建造的。所以它的建造特点一是建立在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边界上。
二是有山的地方都是建在最高的山脊上。
三是就地取材。有的是石头砌的,有的是砖砌的,还有是用土夯实的。
四是还有传递信息的功能。长城每隔一段建一个烽火台,当敌人来犯时,点燃烽火,一个传一个,直至到京城。
1、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等多种防御所组成完整防御工程体系。
2、修筑时总结出“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重要经验,之后每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此方法进行,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
3、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许多种结构方法。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规模宏伟:长城在建造之时规模十分浩大,我国古代无数的劳动人民为此倾尽智慧与血汗。据粗略计算,建造明长城时用的砖土如果要0.3米厚5米宽的路话,那这条路可以绕地球三周。
历史悠久:长城的历史十分悠久,如果追溯到西周末期或者春秋战国时期,至少有了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秦长城的建设是始于公元前三世纪,明长城距今也有了六百多年的建造历史,是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
建筑奇丽:我们知道,长城存在的意义并不只是用来观赏,它是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包括城墙、关城、营城、烽火台等多种结构,十分壮观奇丽。
长城的建造特点便是雄、险、奇,同时存在各种军事建筑。
长城的本质是军事防御建筑,从西周年间便开始建造,因为抵御外敌,因此其墙体厚度极厚,墙平均高约7.8米,整体连绵不断,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总长超过2.1万千米,整体特点便是雄伟、险峻。
同时长城作为军事建筑的标志性建筑,本体存有历代战争相关建筑4.3万余处,包括关堡、单体建筑、界壕、箭楼等。充满了历史气息,也标志着古代战争的频繁与纷乱,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重庆缙云山主要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重庆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缙云山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周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周建筑风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