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魏玛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魏玛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德国著名的建筑?
有科隆大教堂、新天鹅堡、夏洛腾堡宫等等。
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标建筑,平均每年吸引650万游客。它被认为是欧洲最美丽的大教堂之一,其宏伟程度可以与巴黎圣母院相媲美,最迷人的是它的彩绘玻璃窗户。
勃兰登堡门
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 ,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
科隆大教堂
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而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的风格也使得科隆教堂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德国国会大厦
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中心区蒂尔加藤区的一座建筑。它首先是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17世纪德国音乐风格代表人物?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
1700年,赴吕内堡,进入米歇尔学校唱诗班学习。1703年至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1708年,到魏玛任宫廷教堂管风琴师;在职的9年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与康塔塔,并钻研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
1717年,转而受聘于科腾,在列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世俗器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各类奏鸣曲、组曲、创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
1723年,赴莱比锡,在该城工作的27年时间里,任圣托马斯教堂合唱指挥和音乐总监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其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包括《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康塔塔、***歌、圣母颂歌等。1749年,视力减退,后双目失明。1750年7月28日,巴赫在莱比锡逝世,享年65岁。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什么是维特式?
维特式是一种由德国哲学家维特提出的美学理论,认为艺术是通过形式而非内容来表达情感和精神内涵的。
维特式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艺术表现中,例如舞蹈、音乐和戏剧等。
维特式在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也扩展到了以达芬奇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现代主义等艺术领域。
维特式”是什么意思? “维特式”的意思是指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基本上是一种青春期的骚动与不安。矗《少年维特的烦恼》(英语: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是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本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由此而来的成功给歌德的一生带来了名誉和财富。《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初版属于狂飙突进运动的风格,而修订版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行为仅仅取决于他的感觉--是感伤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玛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魏玛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