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宗花石建筑材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宗花石建筑材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方腊身世真相?
方腊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方十三,是北宋时期的人,年轻的时候以长工为生,方腊因为武艺高强而且非常的有侠义心肠,所以他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我们都知道在《水浒传》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桥段,那就是“智取生辰纲”,就是因为当时的皇帝非常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好看石头,所以花大价钱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把这些石头运到京城去供他赏玩,官吏们趁机大行***之事,而且强迫人民去运输花岗石,导致人民苦不堪言。
所有的这些方腊都看在眼里,眼看着人民的生活日益的困苦,方腊就有了起义的心思。古代的人非常的迷信,所以,方腊就利用了人民迷信的这个特点装神弄鬼的唬的人民都信了他。因为相信方腊的人越来越多,方腊眼看时机成熟,就喊出来了“是法相等,无有凹凸”的口号,开始准备起义。因为当时民不聊生的情况,而且方腊的信服度很高,组织能力也非常的厉害,所以。一时间相应方腊起义的人有很多,十日不到的时间,方腊的队伍已经达到了数万人。
但是虽然方腊的军队数量多,毕竟他们也是农民出身,并没有受到过严格的训练,所以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也比较的涣散,宋徽宗派出了童贯去镇压方腊的起义,因为朝廷的军队受过比较系统的训练,而且军队的数量也比方腊的军队多了很多,再加上有叛徒出卖方腊,方腊的起义还是失败了。
起义失败后,方腊被押送到当时的都城汴京,不久就被非常残酷的处死了,一代英雄也就此落幕。
方腊又叫做方十三,是北宋时期的人,年轻的时候以长工为生,方腊因为武艺高强而且非常的有侠义心肠,所以他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1120年,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一年后被童贯率军击败,方腊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押解京师,八月二十四日被处决。
方腊,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
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
起义军***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扩展资料:
方腊起义
方腊是谁历史上确有方腊此人吗?
真的有方腊这个人
方腊(?—1121年10月6日),又名方十三,[1]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一说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不久占领杭州,并得到多地响应,东南震动。
水浒传挺好,方腊传怎么样?
方腊,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又名方十三,今浙江杭州人。宋徽宗喜欢花石竹木,全国各地到处搜集,运到京城开封。走水路,每十船为一纲,故为“花石纲”。
公元1120年,方腊利用百姓对花石纲的不满,利用宗教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之说,组织群众在帮源洞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建立***。势力范围包括浙北、苏南、皖南、赣东北。
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十五万大军进剿,起义军战斗失利。公元1121年,方腊率余部退守帮源洞,后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因而被押赴京城开封,凌迟处死。
至此,方腊起义被镇压了,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规模比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方腊有很强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利用宗教,团结大量贫下中农,注重团结,与士兵同甘共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宗花石建筑材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宗花石建筑材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