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1年新抗震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
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1.0.2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第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第1.0.5条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第1.0.6条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2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1 术语第2.1.1条抗震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第2.1.2
条抗震设防标准
构造柱规范是哪一本?
构造柱规范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一部分。
原因构造柱规范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遵守的柱子方面的规范,在中国,这一部分规范被纳入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这个文件中,并在其中作了详细说明。
除了构造柱规范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也包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其他方面,例如地基、墙体、梁等等。
这个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建筑能够抵抗外界的力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构造柱规范是GB 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规定了建筑构造柱的设计要求、计算方法、构造形式、材料选择等内容。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结构柱设计,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1第二条中规定框架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φ10,箍筋宜为φR5,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 d为钢筋直径)。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它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宽度大于2100mm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筋混凝土柱。第三条中规定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
非承重墙体宜优先***用轻质墙体材料;***用砌体墙时,应***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第13.3.4-4中规定墙长大于5m时,墙顶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