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清中央行政制度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清中央行政制度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各个朝代的中央行政机构?
1.秦汉:三公九卿
2.魏晋: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过渡
3.隋唐:三省六部
4.宋朝:两府制(宰相和枢密)
5.元朝:中书省制(一省制)
6.明清:内阁制(大学士)
古代六部各部结构?
古代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从隋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吏部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户部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它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明清时期,府和道两种行政区划有何区别?
府是由古代郡制演化而来的,是州(后来的省)之下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单位,包括有n多个县,是合乎古制的,而道则是唐朝才出现,是半道出来的,而且其最初是替代州,作为最高一级行政单位的,道下有府(也叫过州\郡).但是到了唐末,又被拿出来作为军区的一种划分.宋朝时候,道改名叫路,但仍然作为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元朝设立了行政制度,但是行省管辖范围太大,下面又设置了道.到了明清时期,仍然沿用行省制度,但是管辖范围小了很多,省下直接就是府了,府下再设县.而道在明清时期,仅仅是个军区划分的单位了,虽然看起来比县要大得多,但已经不能算是行政划分里的单位了!
所以,府制要比道的渊源更远,也更加正统.现在的地级市,其实就是府制的延伸.而县级市\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州等有些道的概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清中央行政制度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清中央行政制度建筑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