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梵净山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梵净山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梵净山天空之城怎么造起来的?
在海拔2572米高的梵净山“红云金顶”之上,建筑有一座算得上中国最为神奇的寺庙,分别修建了两个大殿,释迦殿和弥勒殿,两座大殿各占一个山头,中间由金刀峡隔开,也就是说,这座寺庙占据了两座山峰的顶部,高高地矗立在两座峰顶之上,而最令人称奇的是,在两座山峰之间,竟然用一座横跨的天桥,把它们连结沟通了起来,其建造构思之妙,难度之高,就可想而知,不言而喻了,就连现在的许多桥梁建筑专家们,也为之感叹万分。
至于梵净山这么多的建筑群和那座令人惊叹的天桥,究竟当时是如何修建起来的,据说甚至一直到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都还是一个令人费解和无法解开的谜。因此,今天的我们,也真的只有由衷感叹和敬佩的份了。大家以为如何呢?
梵净山建造全过程?
梵净山建造的全过程包括:
1. 前期准备:***拨款,一边专家学者研究梵净山历史,另一边设计师参照历史进行设计;
2. 设计方案:专家学者和设计师合作形成最佳设计方案,重点创造出梵净山历史时期的景观;
3. 运输所需材料:根据设计方案确定需要的建筑材料,如石头和木材等,将其运送至建造现场;
4. 建筑施工:按照设计方案,安排工人进行施工,内外环境装饰也执行设计方案,建设完全符合施工要求;
5. 比较安全检查:完成施工后,由专家和工程师进行比较安全检查,确保梵净山建设质量高;
6. 竣工验收:检查合格后,按照要求完成验收,表明建设项目质量达标,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这么一座桥,还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很可能是从两端开始,每一边都是慢慢修,比如说一块砖一块砖的拼接,等水泥干后凝固了,再一截一截的修,中间还要加钢筋之类的支撑。
另外还要考虑到地壳运动的因素,因为山体之间的微弱板块移动,可能也会对连接两座山巅的桥梁带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很微小,但长年累月下来,也还是桥梁维护方面的重大挑战。
梵净山上的房子什么时候建造的?
梵净山顶上的两座宫殿是500年前建的!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杨应龙叛乱祸及梵净,因梵净衰拜,妙玄秦请重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皇帝下旨重建梵净山。此次重建,盛况空前,“灵驰于两京,惊动于十三布政”。
明代时期建有一洞、二寺、四殿(九皇河、承恩寺、镇国寺、通明殿、观音殿、释迦殿、弥勒殿)。由于山高气候恶劣,风蚀严重,寺宇都以石块砌成,屋面全用铁瓦盖之。
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道光十年(1830年),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1949年后倾塌。整个遗址除正殿、偏殿、僧寮、厨房遗址依稀可辨。
梵净山有多少个寺庙?
梵净山的佛教文化丰赡。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释迦殿、 弥勒 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 弥勒 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一千多米的深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梵净山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梵净山建筑特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