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建筑风格和建筑思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现代建筑风格和建筑思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衷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 。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则以美国最为突出。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这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巴特罗之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
巴特罗之家(CasaBatlló,1904—1906)由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是建筑设计历史上经典之一,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是高迪完成度最高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这座公寓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共有6层。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从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分析建筑主体?
后现代主义建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不多,比较典型是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等。其特征(以波特兰大楼为例)建筑呈方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又夹着异形大玻璃窗,屋顶上还有比例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美为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脑的玻璃盒子。
后现代主义建筑非常的强调传统和历史主义。这里所说的传统,不仅是指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还包括抽象和个人化的传统建筑符号,在理论上来讲,后现代主义建筑带有历史主义的倾向。尊重现有环境。后现代主义建筑对现有环境的尊重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创造丰富的环境景观,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强调建筑单体的重要性持批判的态度。
中国传统思想对古建筑审美有什么特点?
宫廷建筑。中国的宫殿建筑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崇高、辉煌、雄伟的壮美,象征着古代的封建礼仪制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陵园建筑。我国历代的陵园建筑,一般选址于风水地脉最佳的环境。在外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幽静、幽深之美。
寺庙建筑。寺庙是我国佛教建筑之一。我国古代的寺院大都远离城市的喧嚣,隐身山林,体现出一种恬静、淡雅与平和。寺庙建筑在审美上呈现出象征性、神秘性和崇高性的特征。
石窟建筑。石窟建筑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现今留下的石窟中保存有有大量精美的泥塑和壁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1、“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古代建筑风格的影响 在传统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并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也不是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的观念,而是持着一种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的美学思想。
2、“虚实相生”的传统美学思想对古代建筑风格的影响 《老子》曾经说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虚实相生"的传统美学思想给人们带来的意境在我国古典建筑中深有体现。
3、“自然观”的传统美学思想对古代建筑风格的影响 《说文》云:“观,谛视也。念,常思也。"自然观,即"人们对自然界的总得认识",是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先民很早就和自然规律建立了亲和协调的审美关系,他们善于从有机整体的角度把握自然,并赋予自然审美以丰富的内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建筑风格和建筑思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建筑风格和建筑思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