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色人文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特色人文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人文主义建筑?
所谓人文主义建筑也就是你所看到的景象,非自然产生的,与自然景观相对,是经过人为的建造开拓而成的,例如:苏州园林,长城,兵马俑的
而非人文建筑相对的自然景观,就是天然形成,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日月潭,五岳,撒哈拉沙漠等
安源有名的人文建筑是哪3个?
杨岐普通寺:初名广利禅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杨岐山上,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原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1200平方米。是乘广禅师唐宝十二年(753年)首创,宋庆历年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将广利禅寺改名为普通寺。
萍乡孔庙:是在中国已知的22座孔庙中兴建较早,也是江西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为唐萼倡建,故址在萍乡市南正街的宝积寺后,北宋时兵毁。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有着“世界罕见、亚洲第一”之称的巨型千年灵芝,以及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蛋化石都曾在这里展出。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是纪念性革命博物馆。距萍乡市城区6公里。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遗址陈列室。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徽州的马头墙的成因?
马头墙成为徽州民居建筑风格是明朝弘治年间的事。因为徽州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稀少使得村镇民居多聚族而建,户与户之间房屋相连,村中的道路非常狭窄。且房屋主要为木质结构,发生火灾后,极易引起火势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到明朝弘治年间,时任徽州知府何歆,提出用砖将两户之间的巷道墙砌成高大的墙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房屋的问题,迅速被当地人接受。
这种高大的墙体便被称为“封火墙”,后来经过工匠对封火墙的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因此而得名“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江右民居中扮演重要特色。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
马头墙是以其形命名,既可以是两幢房子之间的防火墙,也可以是一般山墙。防火墙就不一定是马头墙,女儿墙、兜儿墙等高出瓦面能起隔离火源作用的均可。
产生背景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墙体之所以***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共3张
马头墙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江南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色人文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色人文建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