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样式海口,海口建筑特色

kodinid 6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风格样式海口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建筑风格样式海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亚十大标志性建筑物?
  2. 中国各民族建筑风格赏析?
  3. 骑楼海口建筑成因?

三亚十大标志性建筑物

三亚是中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其标志性建筑物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十个是:位于天涯海角的“天涯石”和“天涯海角”景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主题乐园的“亚龙湾森林公园”、享有“东方夏威夷”美誉的“亚龙湾度***区”、可以俯瞰三亚全景的“三亚凤凰岛旅游度***区”、钟灵毓秀的“南山寺”、古老而又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达松骑楼”、具有浓郁的中式建筑风格的“三亚大观音”、保存完好的古董文化街“椰梦长廊”,以及宏伟壮观的“三亚会展中心”和“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会址”。这些标志性建筑物丰富多彩,展现了三亚多元化的旅游魅力。

中国各民族建筑风格赏析?

一、蒙古包

建筑风格样式海口,海口建筑特色-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蒙古族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看起来外形虽小,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且空气流通,***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以偶数,从4-12个不等。

二、白族瓦房

为白族民居,广泛***用石头为主的建筑材料。“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白族瓦房飞檐高翘,斗拱别致,镂空花枋,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以及山墙彩绘的装饰艺术,具“粉墙画壁”的装饰特色

建筑风格样式海口,海口建筑特色-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多建于斜坡上,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其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

四、黎族船型屋

建筑风格样式海口,海口建筑特色-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骑楼海口建筑成因?

       骑楼的成因主要是源于十九世纪初,当时的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当时被称之为“店屋”或“五脚基”。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建筑,俗称“骑楼”。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楼街建起了第一座骑楼。

      1875年以后,骑楼出现在厦门的部分街道。1878年,香港殖民地***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

       海口骑楼的形成,与海南地理位置有关,受南洋文化所影响,既有中国本土的建筑风格,亦兼容西方及东南亚的建筑特色,形成海南独有的骑楼风貌。其建造最早皆由华侨所引发,随着时间的流逝,本地大户人家亦有仿造跟风者。海口骑楼多为砖木结构,以二至三层为多,建筑立面分为三段式,造型元素多样化,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之风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风格样式海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风格样式海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骑楼 三亚 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