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水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天水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天水红桥的结构介绍?
天水红桥是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该桥长约12.5米,宽约4.5米,由8个拱石组成,拱券***用平行砌法,桥面铺设青石板,桥栏***用石雕装饰,具有浓郁的汉代建筑风格。该桥是天水地区最为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
天水红桥是一座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红桥,是中国第一座由中国工程师设计建造的红桥。该桥于 1909 年竣工,长达 222 米,宽 10 米,由 7 个孔洞组成,每个孔洞都可以通行,桥上还有栏杆和路灯。该桥的设计考虑到了桥梁的功能、美观和实用性,是中国近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
天水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位置境域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区域范围为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总面积1432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天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最高峰天爷梁,3120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土壤在河流和沟谷区为冲击、洪积物形成的淤淀土、草甸土,经过开垦耕种熟化而形成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的耕作土壤。土层深厚,山塬开阔,是粮、油、菜、果主要生产区。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以西部尽皇山、云雾山、景东梁为主体的西秦岭山地和东部八卦山、火焰山、秦岭大堡、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陇山山地。
气候情况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无霜期185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年平均降水量491.7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亚热带林区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7.4℃。
水文情况
天水市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耤(藉)河、颖川河、东柯河、牛头河。还有嘉陵江支流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等。
甘肃天水有工业区吗?
天水经济开发较早,上世纪初,雕漆、纺织、面粉等传统工业就开始萌芽。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一批企业相继搬迁天水后,天水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目前有工业企业749家,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三大行业为主导,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皮革、烟草、塑料等行业竞相发展,门类较多、技术装备较好、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区域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400多个系列3200多个品种,有20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部、省优和甘肃名牌产品、陇货精品等荣誉称号,60多种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优势明显,加工工业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9.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占全市法人单位的11.7%,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与我省以***、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水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水建筑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