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筑结构,明代建筑结构特点

kodinid 5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代建筑结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代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墓是什么样的结构?
  2. 明长城的构造?

明朝墓是什么样的结构?

明代墓葬用青砖砌筑,葬顶为拱形,有上锁的两扇大石门,单扇石门宽0.57米,高1.52米,其上刻有花纹。墓门顶端门楼还有9个相同样式的猫头瓦和滴水,下有5个凤尾图案砖雕斗拱,再下面还有两个砖雕垂缨。墓室内3具棺木依然完好,其中两具棺木上盖有写着“明文林郎山东柬”和“明待封儒人郭门”字样的绸缎,每个字约一尺见方,字幅上半部分三字为金色,下半部分四字为白色。据查,文林郎为明代朝廷文官,约为七品官职。

男墓主人衣物没有腐烂变质,衣物的活结仍可顺利解开。其外穿***官服,官服胸前和背后的“补子”图案仍可辨认,里面穿三层***便服和衬衣。遗憾的是,该古墓早年被人盗过,墓内随葬品已经没有了。由于之前的机械开挖,墓葬受到一定损失。

明代建筑结构,明代建筑结构特点-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城构造

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东起鸭绿江(山海关,但有争议),西达嘉峪关,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占、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9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俗称“万里长城”。明朝将长城全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委派总兵官统辖,亦称镇守,故九个防区亦称“九边”或“九镇”。 明长城由城墙关城城堡,墙台和烟墩等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城墙是长城工程主体墙体材料区分为砖墙、石墙、夯土墙、铲山墙、山险墙、木柞墙、壕榨等类型,随地形平险、取材难易而异。 关城是出入长城的通道,也是长城防守的重点,建砖砌拱门,上筑城楼和箭楼。关城与长城是一体的。 城堡按等级分为卫城、守御或干户所城和堡城,按防御体系和兵制要求配置在长城内侧。卫、所城之间相距约百余里,卫城周长6~9里,千户所城周长4~5里,砖砌城墙,外设马面、角楼,城门建瓮城。城内有衙署、营房、民居寺庙。 墙台在长城上,约间隔300米设一座,突出墙外,台面与城墙顶部相平,建铺房,供守城士卒巡逻时遮避风雨,墙台外滑砌有垛口,用于对攻城之敌进行侧击。 烟墩也称烽燧、烽堠、墩台、亭、烽火台等,是一种白天燃烟,夜间明火以传递军情的建筑物。多建于长城内、外的高山顶,易于了望的丘阜或道路折转处。

明长城由关城、城墙、城台、烽燧等组成。关隘上所构筑的关城,是长城防线上起支撑骨干作用的守御要点,是和长城防线在某一地区的安危直接相关的;城墙的是长城的主体结构,***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构筑,其结构式样和断面尺寸也有所不同;城台按照结构样式和作战用途分为墙台、敌台和战台三种,它们分别构筑在城墙上或长城沿线附近的制高点上;烽燧亦称烟墩和烽火台,是警戒和传递军情的筑垒设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代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代建筑结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明代建筑结构,明代建筑结构特点-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建筑结构,明代建筑结构特点-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长城 关城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