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材料抗冻性解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筑材料抗冻性解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抗渗性和冻性的定义是什么?各用什么指标表示?
耐久性是衡量材料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的一项综合指标,包括抗冻性,抗风化性,抗老化性,耐化学腐蚀性等。
1,金属材料往往受电化学作用引起腐蚀,破坏。其耐久性指标主要是耐蚀性;
2,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石材,砖,混凝土等)常因化学作用,溶解,冻融,风蚀,温差,摩擦等因素综合作用。其耐久性指标更多地包括抗冻性,抗风化性,抗渗性,耐磨性等方面的要求;
3, 有机材料常由生物作用,光,热电作用而引起破坏。其耐久性包括抗老化性,耐蚀性指标。
表示建筑材料抗冻性的指标是“抗冻等级”D15中的15是指什么?
混凝土的抗冻性: 是指混凝土含水时抵抗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原因是混凝土中水结冰后发生体积膨胀,当膨胀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使混凝土产生微细裂缝,反复冻融裂缝不断扩展,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直至破坏。
抗冻性表示方法:以抗冻标号来表示,抗冻标号是以龄期28天的石块在吸水饱和后于-15~200C反复冻融循环,用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且重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混凝土分以下九个抗冻等级:D10、D15、D25、D50、D100、D150、D200、D250、D300,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动融循环次数不小于10、1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以上是用慢冻法确定抗冻性,对于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也可用快冻法,即同时满足相对弹性模量值不小于60%,重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循环次数来表示其抗冻性指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材料抗冻性解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材料抗冻性解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