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石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石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个班一个石念啥?
提问人可能是问“一个般(音班)一个石”,这样的话,这个汉字就是“磐”。
磐,拼音pán,注音ㄆㄢˊ,上下结构,部首石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5画。本义指纡回层叠的山石,巨石。
【康熙字典】解释:《廣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音槃。大石也。《易·漸卦》鴻漸于磐。《註》磐山,石之安者。《疏》山中石磐紆,故稱磐也。又磐礴。《郭璞·江賦》荆門闕竦而磐礴。《註》磐礴。廣大之貌。
舟山大佛怎么建成的?
是桃花岛的标志,号称“东南沿海第一大石”。是金庸笔下《射》书中桃花岛岛主黄药师的主要活动场所。它的奇特在于远眺近望一样大,在阳光反射下格外醒目,大佛岩底围有268米,高72米,占地面积6239平方米,海拔287米,顶部面积百余平方米。
攀登大佛岩是件很惬意的事,攀登虽不难,但也要攀藤扶树,钻洞挤缝恍然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登上大佛岩顶,极目远眺舟山群岛恰似水上盆景园,另有一番诗情画意。
舟山大佛的建成是一个历时漫长且艰巨的工程。1987年,当地***发起了此项目,并于1993年正式动工。整个建造过程历时8年,由大量的工匠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首先,选址并设计了大佛的构造方案,然后进行了大型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造,同时进行雕刻和装饰工作。最终,在2000年5月12日,舟山大佛正式揭幕,成为中国第二大的青铜坐佛,并以其雄伟壮丽的姿态吸引了无数游客。
宜宾东楼的由来?
宜宾东楼始建于唐代,原址位于今宜宾市旧城区东楼街外的岷江边。
因杜甫曾登楼赋诗《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而名扬天下。
历经多次重建,直至民国时,仍保留“杨使楼”原址街名。
1949年春毁于火灾,至今仍叫“东楼街”。
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春秋时为“僰侯国”,属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秦置僰道,西汉高后六年(前182),在位于长江、***江和岷江交汇的三江口修筑僰道城。汉昭帝始元年(前86),犍为郡治所迁至三江口僰道城。南北朝大同十年(544),原犍为郡属僰道县隶属戎州。唐贞观六年(632),在三江口设戎州都督府,极盛时直辖5个县,领有64个羁縻州,属县140余个,扼三江汇聚之咽喉,控川滇黔津衢之要冲,被誉为“西南半壁”。宋政和元年(1114),将戎州更名为叙州,僰道县更名为宜宾县。
二、描写宜宾东楼最早的诗作
在留存的史籍与历代文人的作品中,让宜宾东楼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唐代工部员外郎、被历代文人誉为诗圣的大诗人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石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石建筑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