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黄楼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黄楼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坊七巷有哪些风景?
三坊七巷的景点有:
1.雍和会红色驿馆
2.三坊七巷-乡约碑
3.裱褙雕塑
4.三坊七巷-安民巷
5.三坊七巷-钢琴弄
6.三坊七巷-陈季良故居
7.三坊七巷-林则徐母家故居
8.三坊七巷-猫空前爱心树
9.三坊七巷-闽山卓公祠
林觉民•冰心故居
居位于南后街北口西侧与杨桥巷交汇处,杨桥路17号,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林觉民生平史迹》展和《冰心与福州》展。该故居原系林觉民祖辈七房人家(包括林长民)聚居处。林觉民广州起义殉难后,林家避祸迁离,房屋让售予冰心祖父谢銮恩。谢家一直住至20世纪50年代。冰心十一二岁时曾居此。
该故居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四面风火墙。前门临后街,门头房曾作为“万升桶石店”。主体建筑三进,占地面积694平方米,大门改在杨桥路。原冰心与父母住在二进左厢房,祖父住在右厢房,前为书房,后为卧室。正座南侧隔墙外,自东起为紫藤书屋,与正厅前廊相通。墙外西南角又有一小院。院中小屋双间,一厅一房,是当年林觉民夫妇的居室,南面小天井,花台上植有腊梅树。这正是林觉民《与妻书》中描写的情景:“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你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有惠风和畅,刘家大院,状元第,三山堂旧址,听雨斋,光禄吟台,丰井营,裱背雕塑,福在茶庄,指月公馆,居德斋茶庄,叶氏民居,衣锦坊欧阳氏民居,贞吉居,郎官巷,冰心故居,林觉民故居,福建民俗博物馆。
二梅书屋,作为福建省民俗博物馆,位于郎官巷西段南侧25号,因院内种植两树梅花而得名。
水榭戏台,作为福州地方戏剧演艺场,位于衣锦坊东口北侧4号。戏台从西而东,第一座为主座大院,第二座为别院,第三座为花厅园林。
小黄楼,作为黄巷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黄巷中段北侧36号,因中原黄氏入闽聚居此巷而得名。
三坊七巷有什么好玩的?
三坊七巷南后街特色的小吃,有同利扁肉燕、木金肉丸、立日有肉松等。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特色食品,如满记甜品、黄则和、土笋冻、赤嵌楼等。
三坊七巷是明清里坊制度的活化石,里面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如今改造之后,开设了众多景点,包括水榭戏台、小黄楼、林则徐故居、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非常值得一看,感受一下福州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探寻名人的足迹。
三坊七巷北方人口南迁有关?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其形成与北方人口南迁有一定的关系。
从晋朝到唐朝的八百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中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是南迁移民的重要中转站和定居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移民在此定居、繁衍。
三坊七巷的形成也与此有关。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区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这里的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都带有浓郁的中原文化色彩。这些移民在三坊七巷定居后,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原文化为底蕴、融合了当地文化的社区。
因此,可以说三坊七巷的形成与北方人口南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北方移民带来的文化、技术等因素对三坊七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黄楼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黄楼建筑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