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府邸建筑结构,清朝府邸建筑结构图

kodinid 7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朝府邸建筑结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清朝府邸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清朝官员住宅等级怎么划分?
  2. 亲王的府邸怎么称呼?
  3. 清朝咸丰年间有没有一品官员叫李国栋的,府邸在浙江慈溪?
  4. 古代侯府府邸的规定?

清朝官员住宅等级怎么划分?

清朝官员的住房,其实很像是现在单位的“***分房”。朝廷根据官员的品级,划分给他们不同数量的房子居住。品级越高,可以居住的房子,自然越多。清朝官员,一共分为九个品级。一个品级内,又分为正、从两个级别。一般来说,在相同品级内,都是可以享受到同一待遇。

级别最高的,自然是一品官,他们可以享受到20间住房的待遇。在官场上,常有京官、地方官的区别。如果一个一品官是京官,居住在北京的话,他们居住的房子,就是北京城里三进的大四合院。即便是清朝,北京城也居住着大量人口。但能住得起这种大四合院的,也是屈指可数。不是王公贵族,就是朝堂大臣。

清朝府邸建筑结构,清朝府邸建筑结构图-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地方官居住的,就不一定是四合院,而是按照各地环境的不同,居住不同的房子。规格自然是一样。到了二品官员,待遇有所下降,可以享受到15间住房。这类官员,在京官中,也是内阁学士级别的官员。如果是地方上,也是总督这类的封疆大吏。地位极高,也可以居住在大四合院里。

亲王的府邸怎么称呼?

在清朝,只有亲王郡王的府才能被称为王府

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北京市西城区现存的王府均为清代所遗,分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共4个等级。清代北京内城有满洲八旗分住,王府大多建在北京东西两城。清顺治帝进关定都北京后,所封诸王和以后各朝所封的亲王、郡王在西城建立的王府达30座,其中有亲王府18座,郡王府9座,蒙古王府3座。此外还有贝勒府、贝子府若干。

清朝府邸建筑结构,清朝府邸建筑结构图-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咸丰年间有没有一品官员叫李国栋的,府邸在浙江慈溪?

清朝名为”李国栋“,并且官至“一品”的有一位,但他是道光年间的,官至浙江提督。按:清朝提督为从一品。

另,根据《清实录》中所记,咸丰年间在甘肃也有一位李国栋,不过是位廪生,不到官至一品。下面是官至浙江提督简介:

李国栋,贵州威宁人,父李自新,为贵州安龙镇标右营守备,从征金川阵亡,李国栋承其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李国栋任清江协右营左哨千总。嘉庆四年(1799)任四川提标前营都司,五年,任云南抚标右营游击。七年正月,李国栋赴川、陕、楚三省接壤处斑鸠山征战,节节取胜,后数年多次指挥参战,屡战屡胜,十二年,李国栋回师云南为元江营参将,十五年任威远营参将。二十年任楚雄协副将。二十三年为临元镇总兵官。道光五年(1825年),任云南提督,十六年调任浙江提督,十八年倭寇犯浙江沿海,他在入海追击倭寇时,因沉船落入海中不幸身亡。

清朝府邸建筑结构,清朝府邸建筑结构图-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侯府府邸的规定?

规矩如下:

丫环见到主子要低头退到一旁,永远不能背对主子,主子说话要跪着听,主子下马要做马镫,不准以下犯上,不准***徇私等等。

清朝的亲王府大门为五间,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寝宫两重,各五间。公侯的宅邸明朝规定为前厅、中堂、后堂共七间,大门三间,梁栋、斗拱、檐角用彩色绘饰,门窗仿柱用黑漆油饰,门上有金漆兽面锡环。

一至五品官,厅、堂各七间,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拱、檐角用青碧绘饰,门屋三间,用绿油兽面摆锡环。六至九品官,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

王府的建造形制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违反。亲王府的大门为五间,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左右各有一扇角门,也叫阿司门,府门外有石狮、灯柱、拴马桩、上马石,门的对面有影壁。

王府的建造形制,东、西路可以自由配置,中路一律相同,主要有府门(又称宫门,亲王府5间,郡王3间)、影壁、大殿(又称银安殿)、二府门、神殿、后楼、家庙等。

郡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翼楼、后楼各5间,正殿内不设平座,门钉45枚,压脊5种。王府东西两路没有一定之规,可自由配置,一般每路各有五至七进院落,在住宅后面或侧面附有花园,有的还有马号和家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府邸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府邸建筑结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国栋 清朝 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