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风格形成阶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建筑风格形成阶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成就和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以中国为中心,以汉族为主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完整保持了体系的基本性格。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是中国建筑的初步形成阶段,那个时候开始出现房屋以及固定的住所,出现了村落;
商周(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到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8年)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
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盛唐(618-907年)至北宋(960-1127年)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
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1368-1644年)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可以看出,每一次***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安定和文化交流等社会背景。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 统一后享国短促,但建筑工程规模为前所未有。曾用数十万人,修筑驰道、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秦始皇扩建咸阳宫殿,集中仿建六国宫室,使战国时各国建筑艺术和技术得以交流,为形成统一的中国建筑风格开创先声。
从盛唐(8世纪)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创造出空前未有的绚丽多姿的建筑风貌。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稳定下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残破,十国中如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却保持相对安定局面,建筑仍有发展,并影响到北宋前期的建筑。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也有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但根据所在的朝代不同,每个朝代的审美时尚也有区别,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呈现明显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的标志?
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是指从先秦到19世纪中叶以前的建筑,是一个独立形成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经过实践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之一,也是中国各个时期的劳动人民创造和智慧的积累。
汉唐建筑风格与明清的为何不同?
)西汉时,我国传统建筑的抬梁和穿斗两大结构体系日趋于成熟,梁架结构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室内空间,增强了室内***光,这也是建筑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两汉砖石画像及部分画像石墓的结构来看,独立承重结构的支柱在当时已被广泛***用,墙内柱及半附墙壁的附壁柱仍是支承屋顶整个荷载的主体。(二) 唐代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三)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区别在于1,汉代大规模使用木质结构,宫殿庞大,对支柱的要求高,但在砖石的使用上还不够。风格大气。2,唐代虽然木质结构使用众多,但寺院开始大规模使用砖石材料。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较小,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多用门板和直窗,风格庄重朴实。3,明朝由于制砖的工艺发展迅速,普通民居开始使用砖结构,随着琉璃瓦的产生,官方建筑已经标准化,定型化。但民族建筑发展迅速,特别是园林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地方特色显著。4,清代建筑发展迅速,工艺娴熟,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普遍出现了无梁殿,节省了大量木材。风格呈现简单化,比较简洁实用。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风格形成阶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风格形成阶段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