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损伤识别,建筑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

kodinid 2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结构损伤识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筑结构损伤识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损伤程度和伤残程度区别?
  2. 加装电梯对楼体的影响?

损伤程度伤残程度区别?

关于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鉴定的异同如下: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由法医鉴定机构进行。是定罪判刑的依据。

建筑结构损伤识别,建筑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论分三等。重伤、轻伤、轻微伤。

伤残等级鉴定,鉴定的是伤情治疗终结后是否留下终生的残疾,及残疾的程度。是民事赔偿,医疗赔偿、工伤待遇,军残抚恤的依据。

中国的伤残等级鉴定并无统一的鉴定标准不同的对象不同事由导致的伤残适用不同的伤残鉴定标准。以下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和实用的五种鉴定标准,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鉴定标准。

建筑结构损伤识别,建筑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损伤程度和伤残程度的区别:损伤程度的意思已经受到损伤,损伤的轻与重不明确,有可能损伤轻微,也有可能损伤严重导致伤残乃至有生命危险;伤残程度则是已经被认定为伤残,主要是看伤残的等级,是伤残较轻的十级伤残,还是非常严重的一级伤残不明确。

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鉴定的异同

人损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是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伤残的等级,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伤残分类一级伤残有:

建筑结构损伤识别,建筑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2.意识消失;

3.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二级伤残有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等情况。【法律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重伤,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轻伤,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轻微伤,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

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确定的时间不同。伤情鉴定在伤情发生后即应进行,而伤残评定则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这是因为两者的评价基础不一样。

二、目的不同。伤残评定主要在于评判治疗终结后的伤残程度,即对受害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的影响程度,而伤情鉴定在于确定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鉴于其目的不同,因此,反映在损伤程度和伤残程度的评定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也就是说,可以被鉴定为重伤的不一定构成伤残。因为有些损伤本身可能很严重,但经过治疗后可能痊愈而不影响功能。

三、标准依据不同。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残评定的依据的标准是《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伤情鉴定,目前依据的是最高人民***等部门联合制定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这是文件依据的不同。而上述标准制定时所参照的医学或生理依据也不同。

四、使用目的不同。伤残评定结论多用来确定民事赔偿责任,而伤情鉴定则多用来确定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加装电梯对楼体的影响?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对楼体影响主要有:

1. 加装电梯大都***用钢结构,井道高宽比大到7以上;在大风,地震,运行时变形较大;如与主体刚性连接,对楼体结构影响很大。老旧小区本来未设置构造柱圈梁的,以及隔层设置圈梁的,平层入户尚好,如果半层入户,凿除楼梯间窗下墙及圈梁的,没有好的补強措施,影响楼体的结构整体性,中国建筑学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住建部“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都提出:要对开洞进行鉴定,对凿除圈梁,框架梁的应***取补強措施。

2. 上海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发布的设计导则,上海房管,规划局联合发出:沪房更新( 2020)39号文,均強调结构安全要求加装电梯应独立承担恒,活,风,地震等荷载,就是要求尽量减少对主体影响,开挖井道基坑,如果不能落在老土持力层,不均匀沉降也会对楼体造成影响。导则要求:宜与主体之间设置防震缝。

3. 加装电梯,尤其是半层入户,取消了楼梯靠外墙设置的自然通风排烟窗(防火规范要求每5层2.0㎡,顶层1.0㎡外开窗洞口),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住宅高度21.0m以下的设敞开楼梯间,如果电梯邻近楼梯间,则要改设封闭楼梯间,或户门为乙级防火门。加装电梯后,楼梯间无自然通风,天然***光。留下防火隐患,对火灾隐患及人员疏散不利。故上海沪房更新(2020)39号文,提出要保证楼梯间天然***光,自然通风,凡是影响原楼梯自然通风,天然***光的要有补救措施。又提出:连廊长不超过1.5m,宽不超过1.2m,连廊要敞开。就是希望限制连廊荷载,通风***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结构损伤识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结构损伤识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伤残 损伤 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