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骑楼式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骑楼式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东骑楼建筑特色和原因?
骑楼建筑特色:
建筑风格:骑楼建筑风格多样,既有欧式建筑、南洋式建筑,也有中国传统建筑。各种风格的融合使得骑楼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布局结构:骑楼以横向布局为主,一楼通常作为店铺或公共空间,二楼及以上为居住或办公区。骑楼的布局使得建筑之间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
立面装饰:骑楼的立面装饰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
二、骑楼建筑形成原因:
地理环境: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骑楼建筑能起到遮阳、避雨、通风的作用,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
历史背景:广东骑楼的形成与近代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外移民密切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地区成为对外通商的重要门户,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侨投资建设。骑楼建筑就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的。
广西骑楼,起源?
广西目前在南宁、梧州、北海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骑楼。其中,梧州的骑楼较有代表性,历史也较悠久。追溯其起源的历史,让人不禁想起英国的领事署旧址。1901年,领事署建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边有走廊相通,前门有7条砖柱,从大门进去有厢房、办公室、住所等,屋面为琉璃瓦,这是梧州的第一栋骑楼建筑,也应该是广西骑楼的较早起源。
钦州骑楼有什么特点?
钦州骑楼房大都有80一100年历史了,全都是砖木结构,很多已是残败不堪,多年不修搑的已木腐瓦破,不再能住人了,已列为危房,火灾隐患大,很多房主想重建 难度大,多数为连墙的,城建不批建,像省城那样重修保持原样也好,***重扩建方便出入更佳。
钦州骑楼简介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在两广、福建、海南等地曾经是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商业骑楼建筑起源于欧洲,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
传至世界各地。
1840年***战争后,骑楼最先从广东传入,并以广东为原点向岭南各地传播。而钦州的骑楼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传入。清朝和民国时期钦州隶属广东,遂深受广府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饮食、语言、风俗、建筑等方面皆有厚重的广东记忆。钦州现存的骑楼多建于民国时期,尤以钦州中山南路140多间骑楼保存最为完整,而始建于1926年的1-5马路的近现代传统商业街区的骑楼虽多有改建,但却是骑楼文化的典型代表。目前钦州比较著名的骑楼建筑有江滨大剧院、***经济时期的供销社、百货大楼等。其中江滨大剧院与百货大楼仍对外营业。
骑楼生于泰西,植于岭南,百年来虽然多有改制,在传播过程中也多与本地特色相合,但其建筑外观上的欧式风格仍保留了下来。以钦州骑楼为例。钦州的骑楼多为白墙平顶,阁楼窗台方框圆拱,蔷薇、藤蔓等纹饰装点外墙窗台,一反中国青砖灰瓦、山墙垂脊的传统建筑风格。虽然,历经百年岁月的洗礼,钦州现存骑楼的白墙大多爬满青苔,有的墙面已经发黑甚至脱落,但仍不难从中看出当年的异域风***。江滨大剧院和百货大楼这几处建筑的欧式风格最为明显。
骑楼作为一种商住建筑带有浓重的商业色彩,在其诞生之日起,便把生活起居与商业活动紧紧结合。骑楼的一楼作为商铺是商业活动和家庭会客的主要场所,如今现存的骑楼门墙上多半会刻有当年的商铺名称。二楼与三楼为生活起居之所,有卧室、书房等。
骑楼内部实在乏善可陈,毫无亮点。或许在当时人看来,骑楼是一种中高档住所,但拿今日的标准来看,骑楼只能算是和筒子楼一个档次。老旧、破败、拥挤、狭窄。
一楼有内外两厅。外厅是对外做买卖的场所,内厅是家里吃饭、会客的场所。内厅和外厅皆不足15平米,整个一层大概60-70平米,或许更小。由于摆满货物和家具,内部空间尤其显得拥挤。内庭进去是一狭窄过道,宽不过一米五,里面是上二楼的木质楼梯入口以及厨房和厕所。
二层是卧室,虽说是卧室,但也只是木质房间,且一如楼下的拥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骑楼式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骑楼式建筑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