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结构分析室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建筑结构分析室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汉时期建筑室内空间的主要神态?
秦汉时期开始,室内空间营造将此前应用于室外的帷帐系统逐步应用于室内环境,从而形成较完备的室内空间组织系统。
帷帐构造的独立性,使其在室内张设时与建筑的结构体系不发生必然联系,帷帐对室内空间隔断、围合等组织的独立性,奠定了中国传统室内空间的组织形态,也标志了中国传统室内空间营造的“独立”品格。
因床的普及和榻的出现,先秦家具“随用随置”的陈设模式,在秦汉时期逐步转向相对稳定的“以床榻为中心”陈设模式。
室内低足家具逐渐普及的过程中,依然保留了席地而居时期形成的低起居礼俗。陈设的原则仍然“以礼而序”。
建筑一米线和结构一米线怎么区分?
建筑一米线与结构一米线区别是两者相差一个建筑面层吧。
结构一米线是指从楼板面向上1米的线的标高。这是做结构时用的。
建筑一米线就是从建筑做法面上(不应该是从结构面向上算,而是由标高线来控制各个面)加上一米,比如说二楼建筑地面标高为5.9m,结构顶面标高是5.85m,那么二楼的建筑一米线就是6.9m,因为这些标高应该都是从基准标高直接引测的,不会是从地面向上量1.05m。
当结构、砌体等完成后,因为视线阻隔,每个房间要想按设计标高进行施工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高线来控制,所以才有这个线,而且一般的情况下50线较多,这也是方便施工,用50公分多长的尺寸来量地面底标高容易一些,卷尺伸出一米多不是很方便。
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房屋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房屋的年代起源、地理位置环境和建筑结构都不同。
1、年代起源不同。 半地穴式房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8000年间的前仰韶时代。 干栏式房屋的起源最早追溯到远古(秦以前)。
2、地理位置环境不同。 半地穴式房屋主要多建在寒冷的北方。 干栏式房屋主要在西南地区、适合南方人居住。
3、建筑结构不同。 半地穴式房屋因干旱多风,两层或多层中的第一层是建立在地下的,可保暖,御寒,但通风差。 干栏式房屋因为南方潮湿,多水,即在地面上修筑两层,地下那层用于置物和养牲畜,上层住人。
你好我家也是钢结构,屋里会滴水咋办呢,天花板都湿了?
钢结构建筑,屋顶滴水,原因是屋顶没有设保温隔热层,特别是冬天当室内外温差比较大,室内较暖和时,滴水会更加明显。金属屋面的导热性比较好,不设保温隔热层就会这样。建议尽量开窗通风或者在屋面加装保温隔热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结构分析室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结构分析室内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