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期刊

kodinid 3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向《航空动力学报》投稿了一篇文章,外审结束后直接是责任编委复审,请问是什么情况,急?
  2. 研究生论文送去盲审,盲审老师会全部看所有毕业生的论文吗?

我向《航空动力学报》投稿了一篇文章,外审结束后直接是责任编委复审,请问是什么情况,急?

不对,外审是在初审结束之后,将文章传给权威机构或者个人进行盲审。

外审通过之后,一般就基本会被录用了。你这种情况貌似是再走了一道程序,你要是很着急用录用通知的话,打电话给杂志社问个究竟。

研究论文送去盲审,盲审老师会全部看所有毕业生的论文吗?

研究生论文的“盲审”环节,不是“闭上眼睛审核”,而是“匿名送审”。也就是说,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负责任的老师,肯定会仔细审阅所有毕业生的论文,但也不排除个别老师会着重或忽略审阅部分硕士“毕业生”的论文 。

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期刊-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理论上讲,研究生论文通过“盲审”得到的分数,最为客观、准确。

首先,是“论文开题”,包括开题报告、PPT演讲,然后导师签字确认,接下来是开题答辩和网上开题上传流程。

其次,是“中期答辩”,也要做答辩PPT,演讲,还要有会议记录,然后导师签字,上传文件

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期刊-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 是“毕业答辩”,包括申请答辩、论文上传,导师确认、评价,然后是网上查重、外审和抽检盲审,接着是答辩PPT、拍照和上传。

所以说,“盲审”是硕士毕业论文在外审之后的“抽检审核”环节;相对而言的是“外审”,指的是高校将论文送到外单位,由审论文专家负责审核。

所有的博士论文和部分硕士论文(一般在30%-50%左右),都需要在毕业论文答辩前送到外单位做“盲审”,而当地省市教委会,也会随机抽取一些论***“盲审”,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抽查和确保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期刊-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单盲审”和“双盲审”,实际上是个缩略词,准确地说,应该是“单向盲审”和“双向盲审”。

每年我都会收到大量硕士和博士论文,谈点我自己的看法。其一,对于送审的论文每篇都会看。尤其是网上评审,会有一个选择项,问你对论文是否熟悉,是否愿意参加评审?既然接受了,自然要评审。其二,不会每字每句看。对我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会每字每句看,但对评审的论文不会。每到论文答辩季,评审的论文太多,也不可能做到。评审主要看最核心的、最本质的。譬如论文是否属于该学科,该研究有无意义,文献综述是否详实,研究有无新意,研究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学术规范等等。其三,论文的格式一定要规范。比如有的论文目录页没显示页数。这说明态度有问题,会给专家的印象很差。

当然对论文的评审遵循仁者之心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合格与否的模糊地带时,多是给作者提出问题,但结论仍然是合格。这与期刊的文章评审不同,期刊由于篇幅有限,编辑会要求评审专家趋严,文章写得一般的就会不通过。

盲审论文。要说将一篇学位论文前后仔仔细细,逐字逐句的看完,这是不可能的,老师也是人。我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有幸参与过论文盲审,其实就是师兄妹几个帮老师审[笑哭][笑哭],把意见写出来,导师把个关,再反馈回去。大致过程如下:

先翻到最后一页,看看作者读研期间取得的成果,诸如论文,专利和著作等(也要注意作者位次)。根据这些成果,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估。如果发表过几篇核心,甚至有EI,SCI,专利等,说明作者已经经历过小论文的写作历练,,那学位论文的总体质量基本上是经得起推敲的,问题不大,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即可;如果作者没有发表论文,或者发的都是水刊,即没有产出像样的学术成果。那么学位论文极有可能存在严重的结构,逻辑性问题,这种论文我们会重点“关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材料学报是不是盲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论文 评审 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