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滩老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外滩老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外滩三大建筑传说?
亚细亚大楼建成于1916年,高8层(初建时为7层,1939年加盖1层),由麦边洋行出资兴建,英商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11723平方米。因其为当时外滩最高建筑,又是外滩1号,人称“外滩第一楼”。1917年,经营“壳牌”石油的亚细亚火油公司购买了大楼产权,将其作为华北总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大楼,平面呈“回”字形,使建筑物尤如井壁,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尽显华丽高贵的气派。解放后,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等入驻。1996年起曾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银行等机构使用。
中山东一路2号:上海总会大楼
上海总会大楼建于1910年,地面5层,地下1层,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忒莱特设计,华斯·艾斯金公司承建,建筑面积9811平方米,是上海最早***用水泥为建材的建筑。建筑外观为典型的英国复古主义样式,爱奥尼克式柱、芒萨尔式楼顶以及顶部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瞭望亭,凸显大楼巍峨挺拔的身姿。解放后,该楼曾改建为海员俱乐部。1***1年改为东风饭店。1980年代,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即开业于此。现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中山东一路4号:有利大楼
有利大楼建于1916年,高6层,入口处为7层,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13760平方米,为中国第一幢钢框架结构高楼。大楼整体设计仿效文艺复兴风格,***取新古典主义与近现代主义相混合的折衷方式,线条流畅,外观优美华丽。外滩4号地块的业主原为英商天祥洋行。1914年,洋行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投资兴建该楼,取名“Union Building”,中文译名“联合大楼”。后来,大楼产权几经转手,直至1936年,为英国有利银行购得,更名“有利大楼”。解放后,该楼曾为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等使用。
上海外滩德国人修建了什么大厦?
上海开埠后,沪上西人渐多,具有社交、***性质的俱乐部也逐渐建立起来。对这种俱乐部,国人称之为“总会”,今天,就来聊聊其中的德国总会。
德国总会,英文习称German Club,正式的称呼是The Club Concordia。该机构肇始于1866年1月10日,当时由几十个德国人宣布正式组成。因没有地皮、资金,总会一直都是租房。此后十几年里,自建新屋的***被不断提出但始终未付诸实践。1903年,会长龙特脱(Lundt)重提建屋***,其克服经济困难,购入了仁记洋行在仁记路(今滇池路)口外滩的一块地皮,总会的建屋***至此方能得以实施。
为了建造这幢大楼,德国总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最终头名由倍高获得,后者曾求学于慕尼黑,在1900年来到上海发展。其具有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设计方案被建屋执行委员会***纳,并确定由其负责新屋建造。
为显隆重,新屋于1904年10月22日举办奠基仪式,普鲁士王子阿特尔勃脱(Adalbert)亲临现场,此后历经二年多至1907年2月4日完工,花费约55万两银子。
德国总会建筑内外异常富丽堂皇,建筑立面是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综合德国式罗马风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和巴洛克建筑的特点。主体建筑高三层,砖木结构。上海德国总会立面两端设计有突出的瞭望亭,上盖巴洛克式曲线形尖顶。二三层前部横贯长阳台。二层阳台栏杆安置一雕镂极精的石像。随阔大的白色大理石台阶而上即进入底层。底层设立酒吧间、弹子房、阅览室和礼堂;二层有餐厅、舞厅、牌室和室内游戏室;三层设置厨房等杂用房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滩老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滩老建筑结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