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同阶段建筑风格,上海建筑风格演变

kodinid 1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不同阶段建筑风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海不同阶段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上海建筑的风貌和特点?
  2. 上海法租界建筑特点?
  3. 上海南昌大楼建筑特点?
  4. 上海外滩什么年代建造的?有哪些历史背景?

上海建筑的风貌和特点

1、古典建筑

古典主义风格的西摩会堂,以通贯两层的一对爱奥尼式柱和一对方形壁柱形成门廊,穹形拱顶的会堂可容纳五六百人。记载着当年犹太人在上海留下的生活印记,于2002年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住宅,以北欧挪威住宅风格为主,同时结合欧亚多种建筑形式,以风格的奇特别致闻名,被誉为是一幢“多种艺术风格混合、结构奇特”的建筑,更蕴含了一个小女孩童话般的梦境。

上海不同阶段建筑风格,上海建筑风格演变-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海派里弄

从石库门里弄,到新式里弄,乃至花园里弄、公寓里弄,这些中西合璧、上海风情的里弄住宅,形成了上海近代特有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作为上海著名的大型新式里弄住宅群,“大胜胡同”有3层朝南向砖木结构房屋116幢,行列式排列,住宅外墙为拉毛饰面,窗口、檐口、墙隅等部位镶拼清水红砖边饰。作为新式石库门里弄的代表,震兴里为清水红砖墙面。荣康里是清水青砖墙面嵌红砖带式。德庆里水泥砂浆仿石砌墙面。特点为街面的牌楼与弄内的房屋连为一体,各弄首的牌楼上的雕石花纹各有不同。

3、老建筑新地标

上海不同阶段建筑风格,上海建筑风格演变-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位于陕西北路的荣氏老宅,立面具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而平面布置、内外装修等方面则偏重中国传统风格。2017年,经过6年精心修缮,荣宅以崭新姿态重新亮相。人们可在此近距离感受时尚与历史的碰撞、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交流。1885年“张园”开始对游人免费开放,成为当时上海最大也最有特色的开放式公共空间和***场所。国内的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均在此亮相。目前张园是上海现存最大,拥有中后期石库门种类最为齐全的建筑群

上海法租界建筑特点?

上海法租界建筑的特点包括欧洲风格的建筑设计,如法国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和洛可可风格等。建筑外观精致华丽,常见的特征有拱形门廊、雕塑装饰、铁艺栏杆和花岗岩立面。建筑多为石质结构,楼高多为3-5层,有些还有阁楼。建筑布局规整,街道宽敞,形成了独特的欧洲风情。这些建筑代表了上海法租界时期的繁荣和国际化特色,也是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遗产。

海南大楼建筑特点?

上海南昌大楼是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座历史建筑,建于1929年,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它的建筑风格主要现代主义风格,结合了欧洲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具有独特的特点。

上海不同阶段建筑风格,上海建筑风格演变-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昌大楼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用了典型的砖混结构,共有22层,高度约为80米。建筑立面***用了水平线条垂直线条的组合,突出了建筑的垂直感。楼顶有一个钟楼,增添了建筑的特色。

南昌大楼的内部设计也非常精美,大厅宽敞明亮,装饰豪华,***用了大理石、花岗岩等高质量建筑材料。建筑内部还设有电梯和中央空调等现代化设施,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南昌大楼曾经是上海的商业中心,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入驻。如今,它仍然是上海的重要地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

上海外滩什么年代建造的?有哪些历史背景

上海外滩指的是黄浦江边的一条长约1.5公里的马路。它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边是黄埔江,西边则集中分布着众多风格迥异的各国建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两年后《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成为被追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在外滩建立了法租界。直到20世纪40年代,外滩一直被英法租界占据。由于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世界各国的银行、商行、公司、总会纷纷在外滩落脚,西方各国的领事馆也大多个集中于此,外滩成了西方列强在上海乃至中国的政治、金融、商务中心,被称为“东方华尔街”。

这些外国机构在外滩立足之后,便开始大兴土木,营建具有浓郁本国风格的建筑。随着各国人士的涌入,外滩成为纸醉金迷、光怪陆离的繁华场所,也成为各今天的上海外滩 种形制独特、风格鲜明的外国建筑的汇集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大展拳脚,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外滩这条约三里长的滨江弧线上,鳞次 栉比地矗立起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印度式的高楼,也不乏[_a***_]、罗马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的建筑。能在狭小的区域内集中如此多的建筑风格,外滩实在当得起“万国建筑博览群”的美誉。难得的是,这些建筑虽然背景各异、风格不同,但是却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沿着黄浦江妥帖地形成一条弧线,呈现出特别的美感。 比如,外滩十号到外滩十二号,曾是英国汇丰银行的所在地。

这座大楼的门厅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建筑它的顶部有8幅彩色马赛克镶拼的壁画, 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 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 京曼谷加尔各答8大城市 的建筑风貌,画旁有“四海 号称“远东第一楼”的沙逊大厦 之内皆兄弟”的文字,非常华美。再比如外滩二十号, 是曾经被誉为“远东第一楼”的沙逊大厦。

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英国建筑事务所“巴马丹拿”。沙逊大厦独特的装饰艺术造型—高达19米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一直是上海外滩的显著标志外滩见证并记录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它的融汇中西、风格多样的建筑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不同阶段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不同阶段建筑风格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外滩 建筑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