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图片

kodinid 2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侗族建筑特色介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侗族的房子叫什么?
  2. 侗族高脚楼有什么特点?
  3. 贵州特色建筑?

侗族的房子什么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一种民俗建筑物,它是团结的象征,侗寨的标志,在侗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其附近还配套侗戏楼、风雨楼、鼓楼坪,构成社会文化活动中心,俨然侗寨的心脏。每逢大事,寨中人皆聚此商议,或是逢年过节,村民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图片-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许多侗寨,为适应村民拦路迎宾送客、对歌交朋结友的特殊需要,在村头寨尾修建木质寨门。寨门造型多种多样,或似牌楼、凉亭,或似长廊、花桥,将风光如画的侗族村寨装点得更加美丽。这种别具一格的公共建筑物,虽然不是民居,却是以民居为主要载体的侗寨所不可缺少的。

侗族民居建筑是“干栏楼房

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另一形式是“倒金字塔”形状,即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六十厘米左右,第三层又在第二层的基础上再挑出六十厘米左右。

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图片-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侗族的房子被称为“干栏”

侗族多居于“干栏”楼房,一般一幢三间两层楼,左右连“偏厦”,也有三层楼的,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禽畜。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宽二、三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走廊里边正间为堂屋,设神龛,左右侧为火塘,上面有烘烤禾谷的吊炕,这是取暖、煮饭的地方。卧室设于两侧偏厦或第三层楼上,顶楼存积粮食、糯禾多挂在上面,有的在寨边建立禾晾,便于防火

侗族高脚楼有什么特点

侗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它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榕江,湖南省的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地。侗族源于秦汉时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称为“僚”,侗族就是“僚”的一支。

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图片-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侗族人的住宅多依地形地势设计修建,房屋的建筑形式由高脚楼、矮脚楼、吊脚楼和平地楼四类组成。 高脚楼又称“干栏楼”,而广西三江和湖南通道 一带的高脚楼布局严谨,风格独特。它的高度和三四 层楼房差不多。

第一层较为潮湿,是堆放柴火、农具 和圈养家畜、家禽的场地;从第二层起,房屋就很干 爽了,并设火塘,是接待客人活动的地方;三层以上 用于卧室或储存粮食。高脚楼的房屋多为大开间,住 两边还搭建偏厦。

其外间为长廊,有长凳,是人们休 息和妇女做针线的地方。另一端的堂屋中设有神龛, 中心部位有火塘,并有炊煮食物的三脚架。高脚楼功 能齐全,居住舒适,是侗族典型的民居形式。

贵州特色建筑?

说到贵州的特色建筑如果历史阶段说的话有两大类,如光说现在特色建筑当属桥梁,如最具有历史代表性就建筑那就十大建筑:贵阳甲秀楼、安顺文庙、遵义海龙囤、铜仁东山古建筑群、镇远古镇、青岩古镇、平坝天台山、遵义会议会址、石阡万寿宫、雷山郎德上寨、民族代表性的当然就更多了

一 甲秀楼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楼

二、

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占地面积11500平米。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安顺文庙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遵义海龙囤

海龙囤是全国范围内目前仅见的一处把军事防御与政治统治结为一体的土司城堡遗址城墙、建筑基石等石砌建筑物仍保留400年前的规模,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填补了贵州建筑史的空白。

四、

铜仁东山古建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侗族建筑特色及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侗族 高脚楼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