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姑嫂坟的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姑嫂坟的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焦母也是良母。你怎么看?
脱离时代来讨论问题,纯属耍无赖。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
焦母和大多数人一样,渴望获得尊重和奉承。作为一个婆婆,肯定希望媳妇对自己言听计从,事事顺心可意。焦母希望媳妇,既要有女儿的依顺和孝顺,也要有下人那样的能干和任劳任怨,还要有焦母心中媳妇的得体的举止和适度的节俭。刘兰芝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勤劳实干,比较自尊。聪明的她可能对老年妇女的一些无知的观念不太认同,或许不能也不愿时不时花言巧语来阿谀奉承焦母,这里面,在刘兰芝眼里,也许焦母并没有什么值得奉承的事情。家务肯定都是刘兰芝在做,焦母的事务乏善可陈。焦母拿的主意,刘兰芝或许不会反对,会执行,但并不认为有什么英明神武之处。因此,刘兰芝对焦母应该几乎没有过多的奉承。嫁为人妇,思家之心难免存在,焦母也没有拿刘兰芝做亲女儿看待,刘兰芝自然不会多么亲附焦母。刘兰芝尊重焦母,那是礼节,礼节上无可挑剔。
刘兰芝心灵手巧,勤劳实干,每天的活都忙不完,焦母需要一个奉承和伺候自己的人,这些心事,只知道劳动的刘兰芝自然不知道。其实,如果刘兰芝专门去奉承焦母,活倒可以少做,人又轻松。可惜刘兰芝不屑于阿谀奉承一个老婆婆,毕竟家里柴米油盐的琐碎杂务都压在自己身上。
年轻美丽的媳妇,自然喜欢装扮一二,而吝啬的焦母对不入法眼的刘兰芝,自然不会容忍丝毫,也不愿去容忍一个从不奉承自己,只知道埋头苦干,甚至眼里还有淡淡的不屑的媳妇。自己发出的一些指令,媳妇甚至提出更好的理由来代替,久而久之,焦母的不满日积月累,终于在儿子出外当差时爆发了。
因此,焦母就是一个普通的婆婆,一个普通的老妇人,没有多少见识,难以容忍媳妇对自己的拂逆。
那个时代的焦母,和这个时代的婆婆一样,如果媳妇不顺己意,天天吵架,终会有一天撺掇儿子离婚。只不过古代,婆婆可以以违己忤逆的原因,休了儿媳妇,而现在的婆婆不能自己休了儿媳妇。
《孔雀东南飞》讲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如胶似漆的小两口就是因为兰芝“无所出”,被焦母生生拆散,兰芝自遣归家,最后落得“举身赴清池”的悲惨结局,而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焦母痛失爱子。焦母是不是良母?笔者认为,从旁观者角度来讲,焦母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她是封建社会封建家长们的缩影,我们用现代人的角度去思考,她就是个自私强势的恶婆婆。或许,她是疼爱自己的儿子的,只不过是用她以为疼爱的方式而已,并且伤害了善良的刘兰芝。从作为母亲的角度来讲,她认为是为自己儿子考虑的,无奈她的强势性格酿成了大错。再说焦母是否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个人认为,时代背景影响人的观念、思维模式,就像现代有几个婆婆像封建社会的婆婆那样趾高气扬地在家里当“女王”呢?因为当时的社会,新婚后儿媳起早问安侍奉公婆,是普遍的,再加上“三纲五常”“七出之条”,是约束女子的重要思想。焦母为什么非要把兰芝遣送回家,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无子”,更主要的还是“不顺父母”,文章里有对焦母以及兰芝的语言描写,我们可以分析出兰芝与其他女子的不同,她有自己的思想,坚强善良,有想法并不完全按照长辈的要求来,这或许是犯了大忌,所以说焦母肯定是受封建礼教的影响的,但说她是受害者,笔者不这样认为,她把封建礼教当作了利刃,想要铲除不顺从自己的无子的兰芝,表面上是为了自己儿子,或许只是为了维护封建家长制的威严。所以,这种观点个人觉得不成立。(鄙人拙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姑嫂坟的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姑嫂坟的建筑风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