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各省区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各省区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内现存汉阙最多的省份是?
四川是中国现存汉阙最多的省份,达21处之多(雅安市3处,乐山市1处,绵阳市5处,德阳市1处,达州市6处,凉山彝族自治州2处、成都市2处,广元市1处),其中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的有15处,可移动文物的有6处。
因阙上刻有铭文书画,古人出行、拜谒、歌舞、百戏、***等场景都能刻画于阙,生活场景“跃然石上”。汉阙不仅有石质“汉书”之称,还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现存石阙中,基本完整的有29座。
古时候,人们在墙门豁口两侧建造岗楼,主要用于防御。久而久之,随着生活条件发生变化,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岗楼逐渐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
到了汉代,阙逐渐演化成为一种象征礼仪和地位的礼仪性建筑。那时,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墓地等,盛行按照一定的等级建阙。
四川
四川是中国现存汉阙最多的省份,达21处之多(雅安市3处,乐山市1处,绵阳市5处,德阳市1处,达州市6处,凉山彝族自治州2处、成都市2处,广元市1处),其中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的有15处,可移动文物的有6处。
平阳府君阙,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畔仙人桥旁的绵阳科技馆前,是我国现存汉阙中保存较好、最为完整的一处双出墓阙,阙上的仿木结构建筑构件雕刻细腻逼真,为研究汉代建筑结构提供了可靠资料。阙身浮雕古朴苍劲,人物禽兽,题材丰富,栩栩如生,堪称汉代雕刻艺术的精品。其价值早在1914年就经法国人色伽兰考证“为复杂石阙之标型,亦是四川有扶壁双阙之独存者也”。1961年,***院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的建筑特点有哪些?
50年代建筑特点:园林。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用这种结构方式。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割与有机协调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
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了传统住宅一贯***用的覆瓦坡屋顶,但不遵循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园林派。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观上***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材质上多选用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空间结构上则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庭院空间,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各省区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各省区建筑特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