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甘肃三墩建筑材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甘肃三墩建筑材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玉门关是哪里?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列四郡、据两关”,这四郡为河西四郡,玉门关则为两关之一,另一为阳关。之所以以玉命名,相传是新疆(古西域)和田玉进入中原的最主要的关口。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西域的和阒玉就是从这里传入中原的,故名“玉门关”。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 “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玉门关成为汉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北路上的关隘。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敦煌有哪些关隘?
位于敦煌的关隘有两个,闻名天下的阳关和玉门关,现分别介绍。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是国防的最前沿。古代城防最基本构成就是关口,不论是山海关还是嘉峪关,都是起关防卫的作用,在今天看来可能根本不足为虑,但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这些关口都是难以攻破的险关。古敦煌的防卫有两个重要的关口——阳关、玉门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肃三墩建筑材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肃三墩建筑材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