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建筑特色,殷墟建筑特色介绍

kodinid 5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殷墟建筑特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殷墟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举例说明战国时期宫殿建筑的特点?
  2. 殷墟为啥能位居第一?
  3. 东周春秋时期的宫室建筑?

举例说明战国时期宫殿建筑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高台宫室,各国诸侯穷奢极欲,纷纷在高台上兴建大量壮观华丽的宫室,即所谓“高台榭,美宫室”,使高台建筑成为当时宫殿建筑的主要特征。瓦在西周只应用于檐部和屋脊等重要部位,到春秋战国时才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高宫室, 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 美台榭”;

台上的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形复杂的组合体,而不是庭院建筑群;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色彩已很富丽,加上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后代宫殿建筑的高台基是“高台建筑”的遗风。诸侯们建造高台宫室主要出于以下三个目的:

殷墟建筑特色,殷墟建筑特色介绍-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使宫殿显得高大雄伟,表现统治者的权威;

2)加强安全防卫;

3)以夯土台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核心,以建造多层建筑,这种做法可以弥补当时木构技术的不足。取得更大的建筑空间

殷墟建筑特色,殷墟建筑特色介绍-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国建筑可以河北平山中山王陵为代表。它虽是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但从墓中出土的一方金银错《兆域图》铜版,即此陵的陵园规划图,仍可知它原来的规划意图。中山王陵有封土,同时在封土上又有享堂。

据《兆域图》和遗址,复原其当初形制是外绕两圈横长方形墙垣,内为横长方形封土台,台的南部中央稍有凸出,台东西长达310余米,高约5米;台上并列五座方形享堂,分别祭祀王、二位王后和二位夫人。中间三座即王和二位王后的享堂平面各为52×52(米);左右二座夫人享堂稍小,为41×41(米),位置也稍后退。五座享堂都是三层夯土台心的高台建筑,最中一座下面又多一层高1米多的台基,体制最崇,从地面算起,总高可有20米以上。封土后侧有四座小院。整组建筑规模宏伟,均齐对称,以中轴线上最高的王堂为构图中心,后堂及夫人堂依次降低,使得中心突出,主次更加分明。

中国建筑的群体组合多***院落式的内向布局,但也有外向性格较强者,中山王陵虽有围墙,但墙内的高台建筑耸出于上,四向凌空,外向性格就很显著。封土台提高了整群建筑的高度,使得从很远就能看到,很适合旷野的环境,有很强的纪念性格,是一件优秀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殷墟建筑特色,殷墟建筑特色介绍-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殷墟为啥能位居第一?

因为殷墟证明了夏商周三代的存在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面貌,真实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中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东周春秋时期的宫室建筑?

高台榭,美宫室。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高台宫室,各国诸侯穷奢极欲,纷纷在高台上兴建大量壮观华丽的宫室,即所谓“高台榭,美宫室”,使高台建筑成为当时宫殿建筑的主要特征。

瓦在西周只应用于檐部和屋脊等重要部位,到春秋战国时才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高宫室, 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 美台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殷墟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殷墟建筑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殷墟 建筑 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