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青绿建筑风格,宋代青绿建筑风格特点

kodinid 4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代青绿建筑风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代青绿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千里江山图为什么鲜艳亮丽?
  2. 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3. 南北宋的山水画各有什么特点?

千里江山图为什么鲜艳亮丽?

古人并不知道如何让颜料不腐,只是发现矿物颜料比植物颜料更容易获得,颜色更加丰富,所以就开始使用矿物颜料。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幅***画作以及所谓“青绿之色千年不败”最大的功臣——矿物颜料。众所周知,这幅长11.915米的《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所作,也是他唯一传世作品。根据卷中蔡京的题跋可知,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王希孟十八岁时便已完成这幅宏伟画卷。而这幅由18岁少年完成的画作却堪称当之无愧的青绿山水画巅峰之作。

宋代青绿建筑风格,宋代青绿建筑风格特点-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所谓“青绿山水画”其主要魅力便在于“青绿”,即使用的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近处的山头呈现绿色,远处的山头呈现蓝色,既符合科学原理,又让画面显得青绿相映、清雅秀丽。从公元1113年至今,将近一千年的时间,《千里江山图》卷依然保持着鲜艳动人的色彩,更要归根于这些矿物颜料。

中国古代所称的“石青”,即蓝铜矿(主要成分 ),是一种含铜的矿物,除用作蓝色颜料外,经常被用来提炼金属铜。而“石绿”,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而得名)。

宋代青绿建筑风格,宋代青绿建筑风格特点-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是:重理法、重写实、重质趣、重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多数是写实的风格。画家们进入大自然,浏览名山大川,反复观察和体会景色中的意境。 宋代山水画,其表现的题材上以访友论道、寻幽游乐为主,画家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

北宋中后期受到李成作画风格的影响,同时出现了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米点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等人的青绿山水。 北宋时期的诸画家对“皴法”有所创造,其中以北宋山水画坛的“三家山水”成就最大。 “三家山水”以李成、范宽、董源为代表,当时李成的山水画是“当朝第一”。

宋代青绿建筑风格,宋代青绿建筑风格特点-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成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董源创立了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

南北宋的山水画各有什么特点?

北宋初期山水画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

除北方山水系统的山水画外,长于界画的郭忠恕,善于表现湖山小景的惠崇、赵令穰,以及继承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的王希孟等,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李成与范宽,董源以不同的风格创立了北宋南北的三大主流画派。李成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出其文秀的一路。北宋山水画家米芾曾说:“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李成创造了“卷云皴”,“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

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代青绿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代青绿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山水画 青绿 李成